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摘要:具体来看,目前区块链产业分为基础层、服务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基础层提供底层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Fabric、R3Corda、FISCOBCOS等;►搅动支付行业竞争格局,料将带来银行机构核心系统升级需求: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对货币投放运营机构的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也可能参与运营。...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适合用于解决跨利益主体之间的 互信问题。区块链按开发者可以分为由开源社区主导的公有链,及大型 IT 或金融企业主 导的联盟链。

► 公有链:公有链的优点是协议公开,信息透明度高,全部数据均可以被公开访问1。 缺点是很难在满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同时支持很高的交易量。目前,主要的公有 链有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等。目前公有链主要的应用包括 1)加密资产(比 特币、USDT 等稳定币、比特币现金),2)基于区块链的融资(ICO),3)MakerDAO 等基于加密资产的借贷服务。

► 联盟链:联盟链是半公开性质的区块链网络,需预先指定节点作为记账人,区块的 生成由所有记账人协同决定。联盟链的优点是网络性能高,运作成本较低,但其透 明度较公有链低2。目前主要的联盟链框架有 Hyperledger Fabric 等。阿里巴巴、腾讯、 华为、平安等中国主要 IT 企业都积极参与联盟链,但大多数联盟链现仍处于概念验 证阶段。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2009 年,比特币的出现使人们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初步概念。随后,在加密资产市场,以 太币、瑞波币、EOS 等各种加密资产不断涌现,同时矿机、矿池、矿工等产业链环节逐 步成型。在种类繁多的加密资产中,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 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其有潜 力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和主流支付工具。

Facebook 将稳定币技术与其庞大用户基础结合而推出的 Libra,对各国的货币主权形成了 挑战。Libra 进一步刺激了全球央行加速数字货币研究和商业落地。近来,区块链技术已 经不仅局限于加密资产行业,其在清结算、支付、电子发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 领域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主要的区块链开源架构有 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 等,蚂蚁金服、平安、腾讯、万向等则是主要的区块链平台服务提供商。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具体来看,目前区块链产业分为基础层、服务层、应用层三个层次:

► 基础层提供底层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 R3 Corda、FISCO BCOS 等;

► 服务层是指 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国内主要的 BaaS 平台有蚂蚁区块 链 BaaS 平台、腾讯云 TBaaS、平安壹账链 BaaS 平台等;

► 应用层是指区块链的终端使用者或服务供应商,现在区块链的主要应用场景有跨境 支付、防伪溯源、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电子票据、ABS 等。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加密资产逐渐纳入各国监管框架,有利市场长期良性发展。近一年来,我们看到全球对 加密货币监管政策进展较快,德国、印度、韩国、法国等国家的相关监管机构或法律机 构都对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做出进一步明确,且整体较为友好:

► 1)德国、法国将加密货币归类为金融资产;

► 2)印度、韩国将加密货币交易视为合法;

► 3)国际证监会组织、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等国际组织也对 USDT 等稳定币监管 提出了政策建议。

我们认为,监管的逐渐到位有利于加密市场的规范化,在长期中为加密资产投资活动创 造了良好的环境。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全球数字货币三强格局初具雏形

货币是区块链诞生之初的应用场景。2008 年,署名为“中本聪”的匿名人士发表论文《比 特币: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时至今日,数字货币已发展出多 种技术形态,典型代表包括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Libra 为代表的法币抵押稳定币,以及 各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 比特币: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加密资产,目前仍然是市值和交易 量最大的加密资产。其总量有限,目前其在加密货币市场中扮演着“数字黄金”的 角色。

► Libra:稳定币 Libra 的出现是科技巨头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Facebook 超过 27 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使 Libra 有可能挑战跨境汇款、移 动支付等领域的现有格局。目前,Libra 面临许多监管难题,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

► 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中央银行为应对无现金社会发展的新型解 决方案,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在于打破私人企业对于电子支付的垄断、扩大普 惠金融,以及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按类型来分,批发型 CBDC 仅用 于银行间结算系统,主要面向机构;零售型 CBDC 则会替代部分 M0,面向民众和一 般企业。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全球数字货币三强格局初具雏形。Facebook 2019 年 5 月发布 Libra 白皮书以来,全球数 字货币出现加速发展趋势。目前逐渐形成 1)美国企业 Facebook 主导的 Libra,2)中国 人民银行牵头的 DC/EP,3)瑞典、法国等欧洲各国央行推动的 CBDC 的三强格局。

在抗疫过程中,各国认识到数字货币在助力无接触社会发展,以及精准货币投放等方面 的优势。我们认为,1)本国数字货币的推广是各国增加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数 字货币和 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一样将成为助推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影响:加速无现金社会发展,提高货币投放效率,人民币国际化

综合 IMF、BIS、英国央行、瑞典央行等机构的研究,我们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具有以下 作用:

► 适应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打破支付壁垒。随着智能手机、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 技术的发展,现金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例如,中国现金(M0)占 M1 的 比例从 2013 年 18%下降到 2018 年的 13%,瑞典等北欧国家的 M0/M1 比例甚至已经 降到了 5%以下。目前,中国线下非现金支付主要通过微信钱包、支付宝等第三方机 构,或者银联信用卡等进行。由于 CBDC 具有高于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 用等级,我们认为 CBDC 可能会打破支付行业的行业垄断。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 创新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投放效率:通过对每单位货币的精准追踪,央行数字货币 或帮助央行对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流通速度、货币乘数、时空分布等方面的测算 更为精确,从而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前瞻性、及时性。未来通过智能合约 能够实现精准定向货币发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准确性。(具体参见《央行数字货 币会带来什么改变?》)我们看到,在抗疫过程中,各国对数字货币在精准货币投放 方面的应用潜力逐渐形成共识。1)中国:我国央行数字货币 DC/EP 稳步推进,2020 年 4 月起陆续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开展试点工作,并且苏州尝试将部分 交通补贴通过 DC/EP 的形式发放。2)美国:2020 年 5 月,埃森哲和美元 CBDC 基金 会联合发布“数字美元计划”白皮书,旨在促进美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央行 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认为,数字美元的主要战略意图包括高效的“直升机撒钱” 工具,以及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3)欧洲:欧洲央行支付司长发表的工作论文5中 提到,“在公众普遍拥有央行数字货币账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轻易地实现‘直升 机撒钱’”,但文章也指出这项优势尚存在争议。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应对 Libra 挑战:由于央行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形式、 减少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度,由此带来和现金一样的流通性和可控匿名属性, 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更广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同时,由于 Facebook Libra 的抵押货币 将人民币排除在外,其在全球的大规模流行将可能挤出人民币份额,而 DC/EP 的推出将有助于应对 Libra 等私人货币的挑战。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 搅动支付行业竞争格局,料将带来银行机构核心系统升级需求:央行数字货币的引 入对货币投放运营机构的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除了商业银行之外, 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也可能参与运营。我们预计数字货币投 放运营机构需要对自身系统进行改造、建立银行库和保存数字货币,其中安全加密、 身份认证、分布式记账、大数据分析、安全芯片、可信云计算和隐私保护等技术的 应用需求较为突出。我们认为央行 DC/EP 的发行对当前电子支付体系的冲击较小, 但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商业机构之间的分化加剧,推动行业集中度的进 一步提升,以及为相关金融 IT 企业带来业务机会。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加快,中国、瑞典较为领先

Facebook 2019 年 5 月发布 Libra 白皮书以来,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加速发展趋势。2020 年 4 月 3 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 2020 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6, 会议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显示出我国央行对 CBDC 投入的决心。事实上,2020 年 1 月 10 日,中国央行官方公众号表示,已经基本完 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4 月起,我国 DC/EP 已陆续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披露的专利信息来看,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提交了 80 余 项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此外 2020 年 2 月起支付宝也密集申请了 5 项央行数字货币相关专利,工商银行也有较多相关专利。从这些专利中,我们认为中国 DC/EP 的可能动向有:

►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可能会参与到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营:支付宝的专 利范围包括有数字货币投放、交易、账户控制、数字钱包等方面;

► DC/EP 是否采用区块链技术尚未有定论:工行分别掌握有采用区块链和非区块链方 案的双离线支付专利。

► DC/EP 可能会有相配套的硬件设备:相关专利表明,在央行至运营机构的环节可能 有专用的加密硬件设备,且在用户端可能有芯片卡等硬件设备。 与此同时,除中国之外我们看到近期包括瑞典、法国、英国、韩国等在内的更多国家开 始公布其央行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其中,瑞典电子克朗 E-krona 已经开始测试。

区块链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Libra 积极拥抱监管,但阻力依然存在

Libra 2.0 新增单币种稳定币,纾解货币主权担忧。正如我们在《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中 所述,2019 年提出的 Libra 1.0 被质疑最多的问题,是其采取了一种挂钩一篮子货币的机 制。货币篮子的成分和比例,以及各国货币对一篮子货币出现贬值或升值时,是否会冲 击各国货币主权都是经常被提到的问题。2020 年 4 月 16 日,Libra v2.0 版本白皮书发布, 新增了锚定美元、欧元、英镑、新加坡元等四种单一法币的稳定币(与 2019/9 公布的货 币篮子相比,缺少了日元),同时调整多币种稳定币≋LBR 的发行机制为基于以上四种单 币种稳定币的固定权重组合。

积极回应合规要求,导入分层监管和准备金机制,放弃向公有链过渡。在新版白皮书中, Libra 新增一种全面的合规框架,以满足 FSB 以及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提 出的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等要求。主要变化包括:1)Libra 将放弃向非许可 系统过渡;2)Libra 网络参与者分为四类进行分层级的监管,其中 Libra 协会本身正在向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申请支付牌照,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如果想获 得更高的权限需要在 FATF 成员管辖区内申请注册许可(受监管的 VASP),乃至接受 Libra 协会的合规认证(已认证的 VASP);3)Libra 导入准备金机制,以应对货币价格大幅波动、 大幅赎回等极端情况,Libra 储备将持有超短期、低信用风险、高流动性的资产。

单一货币稳定币推出难度较小,但超主权稳定币发行仍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单币 种稳定币和目前已发行的 USDT、USDC 非常类似,只要能满足 G20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等机构的最新监管意见,推行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较小。然而,≋LBR 中货币权重的确定 方法,基于非区块链技术的 CBDC 如何接入≋LBR 的智能合约,以及如何避免多币种稳定 币≋LBR 在未被包含在一篮子货币中的国家(如中国)使用时,对当地主权货币(如人民 币)的冲击等问题都依然存在,我们认为短期内 Facebook 仍将面临较大阻力。

区块链新基建的发展机会

区块链作为创造信任的信息基础设施被列为“新基建”,蕴含 389 亿元潜在市场。区块链 是一种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账本(DLT)、密码学、共识 机制等 7。本质上,区块链技术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征的数据存储方式, 适合用于解决跨利益主体之间的互信问题,因而成为支撑不同主体间交互、协作的重要 信息基础设施。在发改委的“新基建”定义中,区块链被列为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并列 的“新技术基础设施”,政府层面对区块链给予了高度重视,根据互链脉搏研究院(IPRI)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省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已经达到 35 家(含在建)。 据人民网报道,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 2025 年将达 389 亿元人民币。

云端:区块链 IaaS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多种区块链框架并存,各企业依托自身云服务资源提供 BaaS 平台。大多数企业采用 开源区块链框架为底层协议开发自己的区块链项目,目前主流的框架包括基于公有链的 以太坊、以及基于联盟链的 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BCOS 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依 托自身云服务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功能组件,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区块链部署平台。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有望整合各方云计算资源和区块链框架,打造公共的信息基础 设施。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 Service Network)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移动、银联、 红枣科技等共同开发,整合了不同云服务商的云计算资源和不同的区块链底层框架,旨 在向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部署和运行区块链的网络基础设施。BSN 网络已于 4 月 25 日投 入商用,目前已部署了 128 个城市节点,含海外 8 个节点,根据 BSN 官网披露,预计 2020 年内城市节点达到 200 个。具体来说,BSN 网络的各参与方发挥作用如下:

► 云服务商如三大运营商、百度云、金山云、亚马逊 AWS 等,在 BSN 平台上提供、管 理和销售各城市节点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

► 框架商为 BSN 网络上的开发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区块链底层框架,BSN 网络目前已经 适配和引入 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百度 XuperChain、京东 Chain 等框架;

► 红枣科技负责 BSN 网络的网关开发、身份管理、节点通信、链间互通等功能,为开 发者提供预置的各类 SDK/API 开发包,以及整个网络的运维服务;中国银联负责 BSN 网络内涉及支付、清算等金融协议的规范设计与开发。

我们认为,像 BSN 这样通过政府部门、电信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模式打造公共的区 块链网络,将有助于区块链从目前相互孤立的网络实现跨云、跨框架的互联互通,使区 块链规模化、普惠化,因而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终端:AIoT 芯片助力实物资产上链

资产上链是区块链行业应用的难点,AIoT 有望帮助区块链解决上链信息真实性问题。区 块链的不可篡改属性只针对链上数据,但无法保证上链之前数据的真实准确。我们认为 AI、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相结合有望在部分场景下,解决上链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例如 京东数科使用 IoT 设备、图像特征提取算法、RFID 及区块链技术,实现普洱茶的防伪溯 源。在普洱茶的种植生产环节,经纬度、海拔、温湿度等数据直接由 IoT 设备记录;生 产加工为茶饼后,由于每块茶饼的表面纹路是不同的,借助 AI 技术对生产完成的茶饼进 行图像特征提取,然后生成全球唯一的 RFID 编号,写入区块链;最后,进入后续流转销 售、仓储物流环节。

实物资产的数据化、通证化,物联网芯片或成为突破口。我们认为,通过在芯片层面添 加可信执行环境 TEE、根信任等安全能力,在固件中整合符合安全认证要求的区块链应用 框架,或将成为物联网设备的“一键上链”的可行解。例如,紫光展锐开发的春藤 8910DM Cat.1 bis 物联网芯片支持区块链技术,广和通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摩联科技的 BoAT 区块链 应用框架,研制出全球首款 Cat.1 区块链模组 L610,该产品可应用于智慧农业、车联网 等行业。

区块链助力可信经济发展

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协同能发挥巨大价值。据万得统计,截止 2019 年底全球 数字产业上市公司占总市值比例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 12.2%上升到 2020 年 5 月的 29.0%,超越了能源和金融行业,数字经济的地位已不可忽视。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 生产要素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根据 IDC 数据,截至 2018 年,全球数据规模达到 33ZB,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175ZB,我们认为,同行业内、跨行业间的不同数据提供者 的安全平等合作将带来广阔的价值。

区块链将极大降低社会经济活动的信任成本,为构建可信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多个非隶 属关系的平等主体之间往往不愿意无条件共享数据,因而造成了信息不透明和合作效率 低下。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适合用于解决跨利益主体 之间的互信问题。

金融领域(跨境支付、交易、清结算、贸易融资等)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落地最快,成为多种业务的底层技术。无论是加密数字资产、央行数 字货币,还是大型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结算系统、证券交易平台、贸易融资平台等,均已 或正在考虑将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区块链正逐步成为支撑金融基础设施的 重要底层技术。原因在于区块链的一个理想状态是所有的交易要素都在链上实现,且在 “多方共享”、“高频重复”的场景下最为适合:

► 多方共享。区块链的一个优势是通过数字签名等密码学技术,在保证数据唯一性和 所有权不可篡改的前提下,实现多方之间的信息共享。这解决了不改变数据所有权 的情况下,多方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因而在跨境支付、跨境贸易融资、供应 链金融、资产证券化(ABS)等金融场景下,多需要相互独立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协 作,区块链能够明显降低各方的沟通成本。

► 高频重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能够通过实现业务自动化。对于电子支付、交 易后清算、监管风控等高频重复业务上非常适合。

跨境支付:区块链技术或挑战 SWIFT 垄断地位。当前跨境支付业务目前还存在耗时(2-3 工作日)、费用高(平均 30-40 美元/笔)等问题。据埃森哲统计,全球每年通过银行进行 的跨境支付规模达 25 万亿-30 万亿美元,全年总交易次数 100 亿-150 亿笔,每笔交易需 缴纳费用 30-40 美元。根据麦肯锡 2016 年和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的研究,跨 境支付的主要成本来自代理银行账户的流动性成本(34%,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收益更高的 地方)、司库操作(27%)、外汇操作(15%)和合规(13%)。通过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可 以大幅压缩 90-95%的成本。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技术长期可能挑战目前 SWIFT 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利用分 布式账簿技术,解决金融机构之间的互信问题,在满足各地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认 为区块链有望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几乎实时的跨境支付。目前,Ripple、蚂蚁金服等 均已有较为成熟的区块链跨境支付解决方案,SWIFT 也在积极试验区块链跨境支付网络。

交易后清算:区块链增加透明度、缩短清算时间。金融市场的清算流程涉及基金公司、 证券公司、交易所、本地托管行、全球托管行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的主体,整个清算流 程复杂,交易成本高昂。以香港为例,证券交易日和交割日需要 2 天时间。国际咨询公 司 Oliver Wyman 估计清结算环节每年为市场增加了 650~800 亿美元的成本。

► 2018 年 3 月,港交所宣布与 Digital Asset 公司展开区块链领域合作,建立新的区块 链结算系统,该平台将简化互联互通下内地股票的北向交易流程,实现 T+0 结算。

资产证券化:助力底层资产透明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对 ABS 底层资产 动态实施实时监控,若触发加速清偿或违约事件,智能合约条款将被自动强制执行,解 决“管不住”的问题;2)加速清偿或违约事件会及时通知各方,使底层资产实现透明化 管理;3)实现智能化管理,如自动对账等,简化投后管理工作,缩减管理成本。

► 招商银行ABS区块链平台:招行目前牵头完成了以Pre-ABS功能为主的区块链平台, 后续招行计划创建一个在参与机构间实现 ABS(乃至同类产品比如 MBS,CDO,CLO, ABN 等)分层券的认购、转让、资金清算、存续期管理等功能的全方位区块链平 台,实现 ABS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针对动产难以被标准化计量为有效抵押品的问 题,QME 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确保货物真实性和货权清晰性,从而实现中 小企业经营资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贸易融资:减少交易处理时间及造假风险。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实现贸易环节全 流程掌控。利用智能合约,跨境贸易各环节都可被接入区块链平台,1)可以很好地解决 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实时监控,保证预设条件触发后强制及自动执行相关流 程;2)减少人力投入,提升投入产出比;3)信息集中上链,利于银行准确进行信息验 证和对比,减少造假风险。

► 香港金管局区块链贸易融资技术平台“贸易联动”。2018 年 10 月香港金管局推出 “贸易联动”,该平台主要包含三方面功能:1)数字化贸易文件,帮助贸易参与 方在该平台有效及时传送和查看文件;2)加密技术,确保仅有贸易参与方能共享 贸易资料,并依此向银行申请融资;3)利用智能合约,保证发货收据、采购单、 收据对账单等流程自动化。

► 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 圳市中心支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该平台支持应收账款、贸 易融资等多种融资活动,也方便监管机构进行动态实时监测。成员单位包括中国 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渣打银行及比亚迪公司等。

政务领域

区块链打破数据孤岛,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目前,实现电子政务最大的障碍是各部门之 间的数据孤岛。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打破这种数据孤岛,促进政府各部门的多方 协同,帮助电子政务的落地。2020 年 2 月 5 日,据央视报道,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 通过区块链技术等方式,对企业登记、企业房屋租赁事前确认等业务办理实现了“不见 面”办事模式。

区块链+电子发票简化开票报销流程,便利个人、企业及税务部门。税务发票和以医疗收 费票据为代表的财政票据,可以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实现电子票据的 防篡改、交易溯源、多方可信协作。每一个相关方都将接入分布式账本,税局、开票方、 报销方多方参与共同记账。从领票、开票到流转、入账、报销、全环节流转状态完整可 追溯,解决了各主体间的信任问题,从而实现一键开票、一键报销,节约了个人、企业 和税务部门的时间与成本。

► 腾讯的税务发票区块链。2018 年 8 月,腾讯助力深圳市税务局区块链电子发票系 统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截止 2019 年 8 月,深圳市已开出超 600 万张区 块链电子发票,累计开票金额达 39 亿元。

► 阿里的医疗收费票据区块链。浙江省财政厅和蚂蚁区块链合作,2018 年 8 月上线 的电子票据平台目前已经接入近 100 家医疗机构,并已实现医保零星费用网上报 销和异地报销;此外,广州市国税局和蚂蚁区块链于 2018 年 6 月合作推出了“税 链”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开票超 2 亿张、接入企业超 200 万家。

区块链电子存证为司法、公证、行政审批提供信任支撑。存证版权等电子证据的可信存 储、不被篡改、便捷校验与轻易追溯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协助司法审 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构架天然适用存证场景,且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实现了数 据可信存储,存证信息有迹可循且具备完整的法律效力。

► 趣链科技的区块链存取证服务平台飞洛印已先后与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公 证处、上海新虹桥公证处合作;

► 京东联合宿迁市工商局发布的电商电子证照区块链平台已应用于京东平台商家入驻 执照申领、审核、变更等环节。

供应链

供应链全流程上链,为末端企业快速授信:各级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企业、银行、增 信机构都可接入区块链平台,通过使用共享账本,对核心企业相关交易的多级追溯,实 现清晰的资产确权,同时资金可实现多级分配和流转,有效解决末端企业融资难问题; 金融机构能够清晰获知各相关企业的风险与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降低贷款不良率,减 少调查成本。蚂蚁区块链推出的“双链通”供应链存证平台,已经为全国 7,800 万家中 小微企业提供秒级融资服务。

医疗领域(保险、药物研发、疫情防控)

区块链+隐私计算助力医疗数据共享:医疗数据在医院、学术机构、药企等之间共享,有 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集合多方力量更高效地找到疾病治疗方法、研发生产相关药物,但 其中也同样存在患者医疗数据隐私问题。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结合隐私计算有望解决 这一问题,助力医疗数据共享。

区块链助力病例行程追踪和共享:由于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平均 7 天),疑似或确诊 病例在入院检查前往往有较复杂的行程记录,这给病例密切接触人群的确定工作造成了 较大难度。虽然集合手机信号漫游、机场车站监控、支付软件等各方数据,有可能较为 完整地还原出病例的行踪数据和接触人群信息,但其中存在运营商、机场车站、支付服 务机构等各方主体的数据共享互信问题,也存在用户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我们认 为,使用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结合的技术,可以解决信任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实现病例行 程追踪和共享,助力疫情防控。

社会民生领域(消费者保护、公益慈善)

商品上链防伪溯源,保障消费者权益。区块链对产品从产地到生产加工的全程追溯,保 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隐私保护性,做到真正的防伪和全流程追溯。典型案例如京东研 发的防伪溯源平台东智臻链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

慈善物资溯源推动公益透明化:慈善物资的去向不透明问题一度成为公众的焦点,这主 要反映了公众和慈善机构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将慈善物资和善款的募捐、物流/中转、 交付等各个环节上链,向公众提供全程追溯的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疫情期间,支付宝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对防疫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各环节信息 审核并上链存证。趣链科技于 2020 年 2 月 4 日发布了基于区块链的“慈善捐赠管理溯源 平台”,帮助各大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数据上链。

投融资:公链币产业链仍是区块链投资重点

2019 年区块链行业融资额大幅回落,中国企业融资总额仅次于美国。据 CB Insights 统计 数据,2019 年区块链行业融资金额为 27.9 亿美元,同比去年下滑 35%;总交易数 807 笔, 相比去年的 822 笔小幅下滑;平均每笔交易融资金额为 346 万美元,同比下滑 33%。从 融资的区块链企业所在地来看,2019 年美国和中国区块链企业仍然获得了最多的融资, 占比分别为 31%、22%。

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的融资额远大于联盟链公司。据 CB Insights 统计数据,2015-2019 年, 以加密货币的管理、托管、交易等为主业的公司所获得的融资额为 84.2 亿美元,是联盟 链公司所获融资额(12.9 亿美元)的 6.5 倍。而在 2019 年的联盟链公司融资额(4.3 亿 美元)中,ripple 的 C 轮融资额达到 2 亿美元,占比接近一半。

中国企业区块链技术专利储备领先。根据 IPRdaily 和 incoPat 联合发布 2019 年全球企业 区块链公开专利申请数排行榜。榜单前 20 名中,中国企业占比 65%;榜单前 100 名中, 中国企业占比 63%,美国占 19%,日本占比 7%,反映出中国企业正积极加大区块链技术 研发和专利储备。其中,专利数较为领先的国内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等。

投资建议:略,详见报告原文。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中金公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相关推荐